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lobal Education Center
导肮
从华师大学子到“开水哥”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塑造我们的这片土壤。”这句话,是我在毕业典礼上最真挚的心声,也是我在华东师范大学求学岁月中最深刻的感悟,因为在这里发生了许多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故事。



融入这片土壤:我的别样青春

     2015年在意大利圣心大学孔子学院的推荐下,我获得了孔子学院奖学金,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中文。经过一年汉语学习,我成功申请硕士项目,走进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的课堂。在这里,我不仅汲取了专业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更全身心地拥抱了校园内外的精彩生活。对我而言,在华师大的日子,“充满了各种美好回忆的片段”。

     我珍惜每一次深入中国社会的机会。还记得和十几位留学生伙伴一起去江西婺源农村支教,我们本意是带去爱心,但到了那片土地,我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收获更多”。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乡亲们的热情,让我们这些外国人真正触摸到了中国发展的脉搏,也让我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上可爱的人们,这份感动,至今难忘。

     绿茵场也是我释放激情、感受团队荣耀的地方!整整三年,作为华师大留学生足球队的一员,我随队征战中国部属师范大学留学生足球联赛。从重庆、北京到上海,我们一路拼搏,蝉联冠军!特别是最后一年在上海主场夺冠,那份为母校争光的自豪感,至今想起来都让我热血沸腾。这些汗水与欢笑交织的经历,让我的留学生活无比充实。




那个“意外”的毕业礼:与“开水哥”的相遇

     我人生中的一个意外转折点,是在华东师大的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出乎意料地在中国走红。当得知要在全校师生面前用中文演讲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天啊,怎么办呢?”紧张归紧张,我骨子里意大利式的幽默感占了上风——行,那就用轻松好玩的方式,讲讲我的中国故事吧!

     于是,你们看到了:一个24岁的意大利小伙,穿着蓝色学士袍,戴着学士帽,还留着我的小胡子,站在了聚光灯下。我用还算流利的普通话,甚至努力蹦出两句刚学的上海话,分享了我如何把来华师大读书视为改变人生的契机。我真诚地感谢这片塑造我的土壤,并大声鼓励大家:“去开始一段新的冒险,为一个目标去拼搏,永远不会太晚!”我的父母也专程从意大利飞来,在台下见证了这个重要时刻。

     没想到,这场带着点“意大利风味”的演讲,先是在现场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笑声,紧接着,视频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中国的网络世界!各大平台纷纷转载,观看量蹭蹭往上涨,连中央电视台都向我发出了邀请。一夜之间,我好像在中国和意大利都“火”了,大家还给我起了个亲切的外号——“开水哥”。我总笑称自己“成名的速度,可比拿到毕业证还快呢!” 这个意想不到的“高光时刻”,为我打开了一扇扇新的大门,结识了无数新朋友,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个更大的平台——去推动我热爱的跨文化理解与交流。



延续华师精神:架设理解的桥梁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旅程的开始。带着在华师大学到的宝贵财富——那份尊重差异的包容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以及携手同行的合作精神,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在中国和我的祖国意大利之间,在更广阔的国际社会与中国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无论是参与教育合作项目、推动联合项目落地,还是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我的目标始终如一:增进理解,深化友谊。母校师友们的开放、包容以及我们之间持续至今的珍贵情谊,是我前行路上不竭的动力源泉。

     我想对在校生和未来的华师大学子说:珍惜每一个机会,勇敢与他人连接,不要害怕与众不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瞬间将改变你的人生。我由衷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对我人生旅程的塑造,并期待未来继续走在这条共同成长与全球交流的道路上。

     值此华东师范大学来华留学60周年之际,我非常荣幸能够分享我的故事,作为这个全球校友大家庭的一员,为建设一个更加紧密、更加丰富多元的世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