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微风轻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特色项目3-2班的同学们在上海初秋的和煦阳光中,走进了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一——申园,开展了一场以“探索古典建筑之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申园位于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内,是一座融合传统江南园林风格与现代城市景观的园林。园内通过掇山理水、筑房建桥,形成了“北山、南水、东园、西苑”的空间布局,展现了江南园林的韵味,传达了江南文化的精髓。



一、以课本为引,走入园林课堂
本次活动与中文课本的学习主题相呼应,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传统建筑相关词汇,深入了解中式建筑与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出发前,老师通过PPT讲解了亭、台、楼、阁、轩、廊、桥等建筑类型及“天人合一”“以小见大”等造园理念,为同学们的实地考察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分组探园,发现古典之美
同学们根据兴趣分组,带着精心设计的小组任务,开启了申园探访之旅。有人在飞檐翘角下拍照记录,有人驻足窗棂与门洞前,细细品味古建的含蓄之美;有人寻找“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的身影,体会园林中“天人合一”的意境;还有同学从“移步换景”的路径中,感受园林的空间智慧与诗意节奏。




三、对话园林,交流文化
考察过程中,同学们还随机采访了游园者,了解大家对古典建筑的印象与感受——“您最喜欢申园的哪个建筑或景观?”“您觉得这里如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含蓄之美?”这些生动的对话让学生们在真实语境中运用中文,也让文化学习更具温度与趣味。





四、成果汇聚,记录美好瞬间
活动结束后,各小组整理资料、制作视频、PPT与海报,展示他们眼中的园林世界。从古建筑的结构之美到园林哲学的文化意蕴,同学们用镜头与语言,记录下一次充满发现与思考的文化体验之旅。




社会实践活动是汉语课堂的延伸,带同学们走进中国社会的生活百态,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汉语,收获语言的进步、文化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