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留学师大60周年座谈会成功举办,共忆师大来华留学工作史
https://lxs.ecn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59/31/1d4976ba4d3eb2b0091f64334455/7170721f-a2f7-49d3-8b95-2473c3de5102.jpg
日期
2025-04-07
4月2日,国际教育中心与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邀请多位历任负责国际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老师回校,召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座谈会,以此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来华留学六十周年系列活动”之口述史的启动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特邀嘉宾有时任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姜海山、时任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赵中建、时任留学生办公室主任刘同兰、时任留学生办公室主任蔡友祥、原留学生科主管李维平、原国际教育中心职工万菁。
座谈会上,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黄美旭首先简要介绍了学校现阶段的国际学生工作情况。再一次听到留管工作的相关内容,各位老留管干部们纷纷回忆起了曾经的工作经历,分享了诸多记忆深刻的点滴。
姜海山老师与蔡友祥老师讲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参与国际学生工作时的艰难起步,当时一切从零开始,面临着教学安排、学生管理等诸多难题。姜老师提到,为了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当时上海唯一的预科班。预科班在学校留学生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大规模接收国际学生的开端。
刘同兰老师回忆起自己从1984年开始接触国际学生工作,包括短期团组、开创经济汉语专业等。她指出,当时设立经济汉语专业在中德外贸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维平老师则提到了自己当时对于国际学生管理理念的思考,认为应该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万菁老师分享了自己参与处理各类国际学生突发事件的经历,认为在工作中融入人性化的关怀有利于我们做好国际学生管理工作。
赵中建老师介绍了国际教育中心成立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在推动学校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促成纽约大学上海中心和里昂商学院的合作项目,为本校学生提供了更多国际交流机会。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座谈会,更是一次对华东师大来华留学历史的深度回顾。会后,蔡友祥老师感慨道:“国际教育最本真的真谛是用文化交融抵御偏见,以人文温度消弭隔阂。国际学生工作从来不是冰冷的代码迭代,而是让知识和经验以更科学、合理和温暖的方式传递。”
老留管干部们分享的故事和经验,将为口述史的编订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帮助年轻留管干部了解学校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历程,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留管干部的奉献精神,激励年轻一代在未来的国际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
今年是华东师范大学开展来华留学工作的第60年。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华东师大国际教育中心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将共同携手于今年 10 月举办系列庆祝活动。口述史记录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通过老一代留管干部的亲口讲述,还原学校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