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项目社会实践活动: 沪博寻踪——国际学子华夏文化探秘
https://lxs.ecn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24/9a/fe3069c148e1bfe0fb232c0739e0/c0c52b6e-5416-41d7-b49e-3e7a2fdba006.jpg
日期
2025-05-23
近日,中文强化项目1-2A班全体同学开展了“沪博寻踪——国际学子华夏文化探秘”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为国际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大门。
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脉络
上海博物馆(东馆)这座宏伟的文化殿堂,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陈列着无数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珍贵文物。
同学们在馆内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从远古时期的石器陶器,到商周的青铜器,再到唐宋的书画瓷器,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采访游客,搭建文化桥梁。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文化在当下的传承与交流,同学们用所学汉语与博物馆里的游客展开交流。
同学们围绕文物历史渊源以及传统文化的意义等话题进行采访。
学生们通过vlog视频、图片和PPT多种形式展示了此次社会实践的收获,下面我们来听听学生们的感想。
爱丽说“我有机会去了上海博物馆。我走遍了整个博物馆。有个东西我很喜欢,是用毛笔写的字,上面有很长的线,但是我看不懂。看上去又好看又个性。老师给我讲了这幅作品,我也很想学习中国书法!”
颜广雅说“在上海博物馆我最喜欢的是中国画和陶瓷。我非常喜欢有花和山的自然画。然后我也对仕女图特别感兴趣,因为她们的头发和衣服有时候看起来像有风吹过,这种画很优雅。另外,我觉得陶瓷很有意思,可以看到不同的样子,颜色也有变化,每一个都很独特。”
程欣悦和杨香玲“我们去看一个展厅,名字是“中国古代陶瓷”。里面有很多古代的东西,比如花瓶、杯子、盘子等等。它们很漂亮,有大有小,有蓝色、白色和黄色。展厅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玻璃箱,里面有几个花瓶。我们在那儿拍了很多照片。上面还有一个圆圆的大灯,看起来很好看。我们看每个东西旁边的小字,知道它们是很久以前做的。有的是用来喝水的,有的是放花的。我们觉得这些东西很好看,也很特别。我和朋友一起走走看看,也说了很多话。我觉得这个展厅很好玩,也学到一点中国古代的东西。下次我还想去别的地方看看。”
此次活动中不仅锻炼了汉语表达能力,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根基。社会实践活动是汉语课堂的延伸,带同学们走进中国社会的生活百态,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汉语,收获语言的进步、文化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