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收获与感恩出发——巴特儿:我的师大成长记
“回望在华东师范大学四年的求学时光,我才真正体会到,这里能让人从心底感受到归属感。”这是今年夏天从华东师范大学取得软件工程博士学位、即将前往浙江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的巴基斯坦籍校友巴特儿发自内心的感慨。他带着满满的感激与回忆,回顾了这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求学之路。
“不仅是学校,更是家。”
刚踏入华东师范大学时的那份不安和未知,巴特儿至今记忆犹新:“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面对陌生的环境,内心充满了焦虑和迷茫。但是,华东师范大学不仅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学术方向,也让我感到这里是一个充满温暖和鼓励的地方。”
求学期间,巴特儿发表了多篇SCI研究论文,并获得超过450+篇次引用,在校时获得过多次优秀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同时,巴特尔从未将自己局限于书本与实验室,而是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多元发展。在国际学生运动会的赛场上,他化身活力四射的运动健将,在拔河与排球两大集体项目中展现出极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竞技精神。在国际文化节上,巴特尔更是化身跨文化交流的使者,用热情与行动搭建起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
四年的时光里,他在这里收获了专业知识和人生中无数宝贵的记忆。华东师大的浓厚人文氛围和国际化视野,让他获得了许多与世界接轨的机会。无论是在国际文化节上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还是在学术讲座中与导师们思想碰撞,每一次经历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在我离开家乡,远赴异国他乡求学时,华东师范大学给了我从未有过的归属感。”
“像家长一样的老师们”
巴特儿特别提到,自己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学术挑战,离不开导师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与关怀。他说:“宫学庆教授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有了追求更高目标的勇气。他不仅教给了我知识,更让我在困难面前学会了如何坚持与不放弃。同时,国际教育中心黄美旭主任对国际学生的关怀也让我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她的关心不仅体现在学业上,更体现在生活和心理上,让我在异乡感受家的感觉。她的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未来我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把关爱与鼓励传递给更多人。”
如今,经过四年的深耕,他即将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并开启新的篇章——成为浙江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我总觉得,ECNU给我的不仅是学术上的培养,更多的是一种‘面对世界’的心态。”他说,华东师范大学的学术氛围、师长的教诲以及校园内的包容与支持,都让他无论走到哪里,内心都始终保持着从容与坚韧。在谈到未来时,他表示:“未来无论在哪个研究领域,我都会带着这份学术精神继续前行。”
在今年“留学师大”迎来60周年之际,巴特儿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华东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我感到无比自豪。无论我以后去向何方,华东师范大学都将是我的指路明灯,是我梦想初飞的起点。导师和老师们所给予的教诲和帮助,已成为我个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赋予我面对未来的力量。” 他希望,自己未来能像导师们一样,帮助更多的人,传递这份无私的关怀与支持。“华东师范大学的精神激励了我,我也希望将这份力量带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
祝愿巴特儿在追求卓越的学术旅程中,能够继续以好奇心探索未知,以坚韧与热情迎接挑战,把在华东师大收获的温暖与力量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