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京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日本留学生,2020级学术型研究生。曾在校参与助残专题讲座,是一名心理科普志愿者,曾荣获2021年度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北京冬奥会已拉开帷幕,而这项国际赛事活动对她来说,有着别样的含义。
京子是众多冬奥会志愿者的一员。在经历近一个月的培训后,她来到张家口冬奥村,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赞助商的展台运营。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我需要在冬奥村为各国的运动员分发礼品。同时,我也参与了前期方案的制定过程。”她说。
1月27日是京子第一天上岗的日子。她的工作并不轻松:六点钟起床,七点半集合,从酒店乘坐大巴车前往冬奥村,九点钟准时在展台前就位,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半。此后,还需要进行总结会议,晚上十点半左右才能回到酒店休息。
“虽然有点忙碌,但还是非常开心,也拥有了很多新鲜的体验。”她说。“此前我也做过一些展会相关的工作,但远远没有冬奥会这样盛大和专业。这里有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来来往往。组委会每天都会检查志愿者的话术,需要非常严谨。”专业度也体现在安全防护方面。“防疫这一点中国做得非常好,冬奥村和酒店都设置了消杀通道。我们每天上岗前都需要做核酸检测,确保大家的健康,口罩和手套也都是全程佩戴的。”她说,“饮食和住宿条件也相当不错,在这里工作感觉很安心。”
提到在工作期间的趣事,山下京子说道:“第一天上岗,我就看到了两位中国运动员,和他们打招呼。那一瞬间感觉特别亲切,就像看到了家人一样。而且我发现中国国家运动员的队服非常养眼。”她的语气难掩激动。
不过,工作中也有一些困难。在和各国家代表交流时,会有语言不畅的情况。“有一些国家,比如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等,其官方语言都不是英语,没有办法直接沟通,需要借助翻译。”她说。
作为在读的研二学生,时间安排也是不可避免的难题。“我12月份就去北京进行了培训,志愿服务可能要一直持续到三月底,而五月份就要论文开题了。我需要协调好学业和志愿工作的时间。”她说,“幸好我的导师马伟军老师以及学院的领导非常理解、支持我,真地非常感谢。”
提到来做志愿者的原因,她说:“我非常想要为我成长所在的国家争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听到通知就报名了。我朋友还说我见证了历史。”京子笑道,“其实我当时有在犹豫,因为这个时间太长了,将近五个月嘛。但是我的家人听说后,劝我一定要来,说人生可能只有这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一直在中国长大,我妈妈和外婆是中国人,爸爸是日本人,他们都非常支持我。”
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对于这场盛会,山下京子说出了自己的祝福和期待:“为我们中国的运动员加油!也希望大家不仅是为运动员加油,对雪上运动也可以有更多的关注。比如大家可能更了解谷爱凌,但其实还有很多的运动员,还有除了滑雪以外的运动,大家都认识比较少。期待更多人加入到雪上运动中来!”